365国际网站_日博365wWW133562_365骑士版app下载
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粤府〔2021〕80号)、《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粤体群〔2021〕80号)、《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的通知》(河府〔2022〕1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县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根本目的,聚焦场地设施布局、科学健身服务、社会组织作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365国际网站_日博365wWW133562_365骑士版app下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城乡居民体质健康水平,为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紫金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场地设施更加均衡优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科学健身更加广泛普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向自然村延伸,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5平方米以上,每万人足球场地达到1块,实现县城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5%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不少于2.8名。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场地设施资源配置。推进县、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建设,重点建设县全民健身中心365国际网站_日博365wWW133562_365骑士版app下载
和新体育馆。因地制宜推动乡镇体育公园、足球场地、健走步道(绿道)、登山步道(古驿道)、骑行道建设。全县新建或改建5个以上体育公园,
足球场地达60个
,每个乡镇建成5公里以上健身步道。新建居住小区按照相关标准配套建设健身设施,未达标的现有居住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增加健身设施,不断促进全县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强现有健身设施的迭代更新、维修和日常管理,推进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城乡现有健身设施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重点依托山地、河流等自然条件,结合绿道、碧道优化体育设施布局。
推进体育场地设施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保障体育场地设施用地。将新建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办理供地手续。合理依托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挖掘、盘活城市空间空闲土地及各类未利用土地,探索复合用地模式,支持健身设施与文化、教育、养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整合共建。在公共场地适当增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运动健身提供便利。加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扩容提质,统筹考虑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
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建立健全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体育场地双向开放机制,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学校体育活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我县各企事业单位现有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使用安全检查,确保满足开放要求、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使用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运营和管理,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规范体育社会组织管理。
构建以县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监督,全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自律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优惠使用公共体育资源。引领体育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更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作用。
扶持基层体育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乡镇体育组织开展居民健身需求的中小型体育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提高上岗率,开展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基层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主动服务会员、普及健身健康知识、激励城乡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和传播体育文化,进一步激发基层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活力。
(三)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构建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建立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科学健身生活化。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推动科学健身进医院、进村居健康小屋,推动乡镇医院和体质测定指导站融合建设,开展体质检查和身体测试,将体质测定相关指标纳入日常体检范畴,开具运动处方。
提高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法规建设,完善上岗激励机制,加强组织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和等级结构,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在校体育大学生、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文化站站长、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和农村医生等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升服务意识,到2025年,达到每千人拥有2.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任务。加大对各类科学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我县科学健身指导站业务骨干,加大对乡镇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专业化水平。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完善居民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与省、市网络对接的县、镇二级体质监测网络,定期为城乡居民提供标准化体质监测服务,建立居民体质档案,定期公布测试结果,为不同年龄段、各类人群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逐渐推进体质健康促进持续性和常态化,开展本地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测验活动。
(四)开展全民健身多元赛事活动。
完善社会参与多元赛事活动。完善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球类、骑行、登山、徒步、健身操、健身气功等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结合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大力推进居家健身、线上健身和云端赛事,创新促进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和监管机制,扩大城乡居民参与赛事活动的覆盖面。
促进重点人群参与赛事活动。推动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普及开展全人群全周期健身活动,巩固共练共健社区体育和谐圈。
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积极组织县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黄花古驿道大型徒步、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乒乓球联赛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形成市场化、社会化推广模式。
(五)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体教理念、目标、资源、措施相融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施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锻炼各1小时制度,促使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高。推进“三大球”和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加大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体育冬夏令营等青少年品牌体育活动。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优秀运动队,形成小学、中学、大学完整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充分融合中小学生各项比赛,逐步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
(六)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
大力推进“文旅体融合”战略。整合紫金苏区红色革命基地、九和御临门温泉、白溪水库、黄花古驿道、客茶谷、黄塘激流回旋基地等优势山水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体育等旅游资源,实施“文旅体融合”战略。以体育旅游和健身休闲项目布局为抓手,利用优美山水资源、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特色,持续提升黄花古驿道、客茶谷步道徒步等品牌活动质量,大力开发徒步、景区游、休闲骑行等活动,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富有紫金特色,集体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全域文旅体融合平台,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
加强赛事活动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引导和规范全民健身赛事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支持依托地域人文特色和体育资源禀赋,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建设一批自驾游、山地自行车和房车营地,打造定向越野、徒步、骑行等体育运动品牌,推出黄花古驿道徒步、客茶谷步道徒步等精品旅游路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全民健身重要事宜。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以及责任落实,主动适应城乡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变化,维护城乡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权益。
(二)加强资金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视本级财力情况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支出比例,保障全民健身与其他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同步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格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引导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工作,引导与体育和健康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服务。大力培养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专项化体育服务人才,及赛事活动组织、体医融合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与职校合作,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
(四)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场地安全运行的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备应急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等安全标准。建立赛事活动安全规范、应急保障和安全分级管控,统筹做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全县全民健身信息发布、沟通、反馈平台,优化全民健身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充分挖掘各镇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地方品牌特色,有效整合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名人、品牌赛事等,传播客家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